南方观察|挺进万亿“氢”赛道,梦想从未如此接近

2022-04-12

南方+ 梁彩敏 制图

12月8日,202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在南海樵山文化中心开幕,这是南海举办的第五届氢能大会,与往年相比,今年大会的气氛格外热烈,谈及氢能的发展前景,每个人眼中都闪着光。

氢能,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清洁能源,在解决能源危机、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场以氢能主导的能源革命,正悄悄来临。

去年9月,国家做出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开启了以“双碳”目标驱动经济、科技和能源体系全面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今年3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如期实现“双碳”目标。

实现“双碳”目标,推动能源绿色替代尤为关键,需要加快形成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空间格局。

这是产业变革使然,更是时代发展必然,氢能被寄予厚望。

国家工信部近日印发的《“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氢能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氢能多元利用。

国家层面的一系列动作,把氢能产业从边缘行业推向镁光灯下,氢气也从人们眼中的“危化品”,变为绿色清洁的完美能源。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张清杰表示,“氢能产业被认为处于爆发前夜,氢能走上大舞台的时代已经到来。”

一同登上舞台的,还有对氢能已经进行了持续十多年布局的南海。作为氢能产业链最完整、最集聚的先行区,在国家政策的强力驱动下,南海氢能产业也迎来了加速发展。

中国(佛山)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展览会吸引了大批观众。戴嘉信 摄

中国(佛山)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展览会吸引了大批观众。戴嘉信 摄

和氢能大会同期举办的中国(佛山)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展览会,参展企业数量从2017年的140家,提升至今年近320家,南海不仅为业界搭建了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氢能产业交流平台,更向外界展示了氢能产业发展的雄心:在氢能产业发展热潮中,南海不仅是先行者,更将成为引领者。

南方+ 梁彩敏 制图

在南海众多新兴产业中,氢能不是体量最大的一个,但肯定是最具全国影响力的一个。

这样的江湖地位是南海自己一点点争回来的。

南海氢能产业发展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白手起家”,源于十多年前国际峰会论坛的举办,和一家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企业的合作生产,起点并不高。这其中没有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的影子,也没有高等研发机构尤其是院士的影子。

从外部看,当时的氢能还是一个冷门领域,国家层面政策不多,很多地方对氢能不了解,甚至将其视为一个危险产业。南海最了不起的地方,是经受住了寂寞,在没有多少掌声的情况下,开始了一场漫长的赛跑。

作为一个普通地级市下辖的行政区,南海从零开始,没有资源就从产业政策着手,重视顶层设计,在产业规划、产业扶持、产业基金、车辆运营、加氢站建设及运营等方面均出台了针对性政策。

为了完善产业配套,推动氢能应用推广,南海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包括出台了全国首个加氢站建设运营及氢能源车辆运行扶持政策;建立了全国首个加氢站审批验收流程,建成了10座加氢站;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氢能);投运了全国首座氢能进万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区。

燃料电池零部件展示。戴嘉信 摄燃料电池零部件展示。戴嘉信 摄

通过努力,南海的氢能产业链不断完善,从2017年仅有2家氢能企业,到现在发展到汇集了韵量燃料电池、清能股份、济平新能源、康明斯、仙湖实验室等90多家氢能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机构,计划投资总额超300亿元,涵盖燃料电池及系统、核心材料与部件、整机研发制造等八大环节。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南海选对了方向、耐住了寂寞,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在本次氢能大会上,南海吸引了十大氢能项目签约落户,一批重磅项目进行了投产投运和发布,覆盖了氢能产业链各关键环节,以及多元化的商业场景应用,实现氢能产业链的全链条补强。

南海对氢能自下而上的探索,还与国家自上而下的发展战略连接起来。

今年8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批复,同意北上广等三个城市群作为全国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这标志着长达近20年的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由个别地区先行推动,进入到以城市群为载体、依托产业链开展示范应用的新阶段。

佛山成了广东示范城市群牵头城市,南海作为佛山氢能产业主要集聚区,在氢能的示范应用推广中,站在了时代潮头。

南方+ 梁彩敏 制图

在讲述过去几十年佛山发展故事时,有这样一个说法经常被引用,佛山既不是省会也不是直辖市,在政策和资源不占优的情况下,凭借敢为人先的精神,培育出全国瞩目的民营经济,成功跻身国内制造业一线城市之列。

从零起步的氢能产业,正是这种佛山故事的最新演绎。

以南海为主体,佛山已经发展形成了较完整的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产业链条,拥有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规模最大、种类最多、体系最完善的应用场景,是国内最具有代表性的氢能产业发展的集聚地区之一。

这为佛山和南海深度融入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参与新一轮能源革命提供了重要连接口。

在双碳目标和化石燃料时代向绿色能源时代转变的宏观背景下,氢能利用将促进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根据测算,2030年全球用氢量将达到2亿吨左右,我国年氢气需求量预计达到3700万吨,氢能将在重工业、中重型运输、建筑供暖等难以脱碳的行业中发挥关键作用。

现场观众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戴嘉信 摄现场观众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戴嘉信 摄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氢燃料电车、以氢代煤等新能源相关产业或将迎来重要拐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提出,2035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约100万辆。这意味着全国需要布局加氢站近万座。

业界普遍认为,氢燃料电池的技术成本下降速度比纯电动车要快;此外随着制氢技术水平提高,氢气成本下降很快。这两方面因素叠加将极大加速氢能革命进程。

氢能产业还将全方位进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全国首座氢能进万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区项目在南海的投运,向人们展示了绿色社区的未来。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理念和目标下,氢能成了与国家战略最近的产业。而对于工业产值超2万亿的佛山来说,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对碳排放空间的竞争,将构成未来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拥有一个蓬勃发展的氢能产业,对于促进佛山制造业绿色转型,构建未来核心竞争力,具有长远战略价值。

南方+ 梁彩敏 制图

氢能产业正迎来全方位爆发式发展,一个万亿级新赛道快速形成。新一轮区域竞合也拉开了帷幕。

一批重量级选手相继登场。去年,北京发布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五年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前,培育5-1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累计产值突破240亿元。

上海提出到2023年,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现“百站、千亿、万辆”总体目标,即规划加氢站接近100座并运行超过30座,形成产出规模约1000亿元,推广燃料电池汽车接近1万辆,产业创新生态基本形成。

从全国看,河北、四川、山东、内蒙古等地相继出台了专项氢能整体产业发展政策;重庆、浙江、河南等也纷纷出台氢燃料汽车细分领域专项政策。

在省内,《广东省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加快培育氢能、储能、智慧能源等新兴产业。其目标直指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储氢瓶展示。戴嘉信 摄储氢瓶展示。戴嘉信 摄

战鼓声声催。面对新一轮区域竞合,南海作为氢能产业的先行区,更要有紧迫感,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战略机遇期,把产业先发优势,转化为长远发展的战略胜势。

南海需要继续推动氢能产业链的构建和优化。南海没有氢源优势,最大的优势是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氢能产业链,未来需要通过不断补链强链,发挥产业协同效应,从供给侧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南海需要不断拓展氢能的应用场景。今年以来,南海氢能产业的发展从氢能公交、物流示范层面转向多元化商业应用层面,在无人机、船舶、叉车以及氢能社区等领域均取得了新突破。通过不断拓展应用场景,从需求侧探索氢能应用的无限可能,才能引领产业未来。

燃料电池无人机展示。戴嘉信 摄燃料电池无人机展示。戴嘉信 摄

南海还要把握佛山牵头广东示范城市群的机遇,充分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巨大的市场和产业优势,从开拓和服务大湾区市场的角度,研发和推广氢能技术产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大的格局加强湾区合作,真正做成氢能推广应用的湾区示范。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这是氢能产业发展的最好时代,南海有幸站在风口,只要保持战略定力,深耕细作,南海氢能定能开出最灿烂的花。


分享